走进甘肃省榆中县李家庄村,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,名目繁多的蔬菜观光采摘区让人目不暇接……
记者在“田园综合体”1号园区看到,偌大的“水上餐厅”项目已启动建设。千亩花海观赏区、乡村大舞台、李家庄老茶馆、森林王国、盆景园、乡村动物园、农耕文化博物馆、农耕广场、作坊一条街等颇具地方特色的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。兰州市民李先生听说这里在建田园综合体,驱车50公里,前来观光游览。
李先生:主要是环境好,弄了这个鱼塘以后,既是休闲,又是一种娱乐。
陈吉宝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庄人,祖祖辈辈靠天吃饭。村里开建“田园综合体”,他的日子也跟着发生了改变,在村办农业科技公司的带领下,他尝试日光温室种植小番茄,发展西瓜观光采摘。到了年关腊月,西瓜甚至供不应求。
陈吉宝:之前是想种啥就种啥,大概下来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两三万块钱,现在下来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七万到八万之间。
以前,一到收获季节,陈吉宝就忙得不可开交,还要临时雇人帮忙采摘,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到市场上卖。现在,他只需让游客自己进棚观光、体验、采摘,省工省时,收入还比以前好。
陈吉宝:这个生产中的技术问题、苗子全部是由公司育好以后给我们农户提供,所以这方面我们农户都不用操心,只是安心的把种植的果实操心好。
随着游客越来越多,村民们也借着建设“田园综合体”的契机,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。
村民张志伟:今年7月份到现在我就经营了张记油胡卷和杏皮茶两个业态,收入达到了1万多块钱。我想着在明年,我们村上的花海和这个田园小镇建设好以后,我继续经营这两个项目在那边继续开店,我想生活会越来越好。
据了解,以前的李家庄村并不是一个富裕村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胡麻、土豆等传统农作物,农业结构单一,增收致富难。村内虽然有自建温室大棚,但经营效果不好,农民纷纷放弃大棚种植,外出打工。榆中县农林局技术员陈刚说,打造“田园综合体”将村里各种农业资源整合在一起,可谓脱贫致富的一剂“良药”。
通过“田园综合体”建设,我们走现代的观光、休闲、采摘农业。农民的收入相较以前,就这一个大棚收入基本上翻了四番。
榆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炳伟介绍,占地8620亩的李家庄“田园综合体”试点项目,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延长产业链条为依托,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进行农事体验、发展旅游、休闲消费,从而促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就业增收。
刘炳伟:老百姓加入我们,我们会给他一个很好的引导,首先我们动员他们去改造大棚,把大棚做的更科学化一点,在生产过程当中可以很好的预防病虫害,以及能更好地提高菜品和生产效率。
近几年来,李家庄村的探索在不断“颠覆”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验,从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农业入手,逐步探索智慧农业、乡村旅游、观光采摘、休闲垂钓等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。如今的李家庄,处处是变革发展的景象,“田园综合体”正从规划、图纸上一点一点变成现实,“世外桃源”的梦想近在眼前。
在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文看来,作为乡村发展的新业态,田园综合体的样本意义在于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,保护农民就业创业权益、产业发展收益权益、乡村文化遗产权益、农村生态环境权益。
张建文:发展现代化农业,我们要做乡村旅游,从农业旅游到去做一个小镇旅游,再到娱乐旅游,要让我们这个地方形成一个短期旅游,最终要达成一产和三产的高度融合。
张建文说,2018年是李家庄“脱胎换骨”的一年,在这一年里,李家庄不仅建成近二十公里的公路、桥梁、游步道,还在道路两侧配套安装了照明、绿化、小型景观、小型雕塑、花坛等设施,新建设施农业大棚151座及高效钢架冷棚200座。此外,还打造了“生态绿化建设”、“农耕博览馆建设项目”、“特色餐饮区建设项目”、“田园野趣区建设项目”、“李家庄特色风情小镇建设项目”等诸多项目。
据介绍,李家庄“田园综合体”将按照生产、产业、经营、生态、运营、服务等6大体系,全力打造智慧农业种植、千亩观赏花海、农耕广场等25个重点建设项目,总投资将达9亿多元,计划于2019年年底全面建成。